法财网-法制财经论坛!

法财网-法制财经论坛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家 >

003忧国类(下)-古典诗词百科描写辞典

时间:2019-10-17 21:37来源:未知 作者:岳素华 整理 点击:
残月照愁人病酒 好风吹梦客思家 欲知亡国恨多少 红尽乱山无限花 宋・华岳《杜鹃诗》 【病酒】饮酒沉醉如病。【红尽句】以遍地的杜鹃花喻亡国恨。 湖澄古塔明寒屿 江远归舟动夕阳
残月照愁人病酒
好风吹梦客思家
欲知亡国恨多少
红尽乱山无限花
宋・华岳《杜鹃诗》
【病酒】饮酒沉醉如病。【“红尽”句】以遍地的杜鹃花喻亡国恨。
 
湖澄古塔明寒屿
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
半生盈得鬓毛霜
宋・刘黻《题江湖伟观》
【盈得】换来。盈,通“赢”。
 
一掬吴山在眼中
楼台叠叠间青红
锦帆后夜烟江上
手抱琵琶忆故宫
宋・汪元量《湖州歌》
作者是南宋宫廷乐师,南宋灭亡后被元军俘房,在押往北方途中作此詩。【一掬(ju)】一捧。形容吴山之小。【吴山】在杭州市钱塘江北岸。【锦帆】指元军押送俘虏北去的船。【烟江】烟雾笼罩的江面。【故宫】南宋的皇宫。
 
读书成底事
报国是何人
耻见干戈里
荒城梅又春
宋・郑思肖《德祐二年岁旦》
【底事】何事。【干戈】干与戈均为古代兵器,用以代指战争,此处指元军南侵的战争。
 
念腰间箭
匣中剑
空埃蠹
竟何成
时易失
心徒壮
岁将零
渺神京
……
闻道中原遗老
常南望
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
忠愤气填膺
有泪如倾
宋·张孝祥[六州歌头]
【蠹(du)】蠹虫。【时】时机,指宋朝抗金的大好时机。【心】指报国之心。【徒】空,白白地。【零】尽。【渺】远。【神京】指汴京(今开封市),北宋都城,此时已沦入金人之手。【遗老】泛指沦陷区的臣民。【翠葆】翠羽装飾的车盖。【霓旌(jing)】如虹霓般的彩色旌旗。翠葆、霓旌都是帝王的仪仗,此用以代指宋朝军队。【膺】胸。
 
却恨悲风时起
冉冉云间新雁
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
谈笑静胡沙
宋·叶梦得[水调歌头]
【悲风】凄厉的秋风。【冉冉(ran】缓缓的。【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此处以胡笳声暗指敌人。【东山老】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晋书·谢安传》载,东晋宰相谢安指挥淝水之战,派侄谢玄等迎战前素军队,自己在家与客围棋,不久,捷报至。后复出为国效力。【胡沙】代指北方敌军。
 
回首妖氛未扫
问人间
英雄何处
宋·朱敦儒[水龙吟]
【妖氛】指占领中原土地的金统治者。
 
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宋·陆游[诉衷情]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侵占中原的金人。【天山】借指前线。【沧洲】水边。陆游晚年被罢职,闲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在今江西省赣州市西南,唐宋时名胜地。【清江】指赣江。【行人】逃难的百姓。【长安】今西安,汉朝、唐朝时京城,此处借指已被金人占领的北宋京城汴京(今开封)。【愁余】使我悲愁。【闻鹧鸪】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像是"行不得也哥哥”,听到这个叫声是暗喻国势的艰难。
 
忧国丹心曾独许
纵吐长虹
不奈斜阳暮
宋·程垓[凤栖梧]
【独许】自己要求自己。许,期许。【吐长虹】比喻壮志大、力量强。【斜阳暮】比喻己近暮年。
 
尧之都
舜之壤
禹之封
于中应有
一个半个耻臣戎
宋·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尧之都”三句】意谓被金人占领的北方中原土地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疆土。都,古行政区划名。【封】疆。【应有】定有。【耻臣戎】指不肯降金的人。
 
楼外冥冥
江皋隐隐
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
神京耆老
南望长淮金鼓
宋・姜夔《[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冥冥】昏暗。【汪皋(gao】江岸。【征西路】指收复北方失地的道路。【生聚】本意为生民集财富,此指百姓。【神京】京城,此指已沦入金人之手的旧都汴京。【耆(qi)老】老人。【长准】
淮河。当时宋、金以淮河为界。【金鼓】代指军队。
 
故国山川
故园心眼
还似王粲登楼
最负他
秦鬟妆镜
好江山
何事此时游
宋・周密《[一萼红] 登蓬莱阁有感》
【故国】旧国。【故园】故乡。【王粲登楼】汉末辞赋家王粲曾登楼而留下千古名篇《登楼赋》,抒发对故国故乡的愁思。【负】辜负。【秦鬟】美如发髻的秦望山。【妆鏡】清明如镜的鉴湖。【何事】为何。
 
对镜添惆怅
凭谁论古今
山河频入梦
风雨独关心
每念苍生苦
能怜荡子吟
吹来愁更切
青草落花深
元・王冕《有感》
【“对鏡”句】由于对镱而见白发,所以心中多惆怅之情。【风雨】喻社会的动乱不宁。【苍生】百姓。【荡子】游子,离乡漂泊的人。
 
鹅鸭比邻
牛羊日夕
父老头如雪
桑麻旧语
宁论汉庭人杰
元・李孝光[念奴娇]
【桑麻】指农作物。【宁论】岂论。【汉庭】泛指朝廷。【人杰】豪杰。
 
英雄已尽中原泪
臣主原无北渡心
明・张以宁《过辛稼轩神道吊以诗》
【“英雄”句】意谓南宋抗金的英雄们为中原国土沦陷流尽了眼泪。【臣主】指南宋统治者。【北渡】指收复北方失地。
 
倭奴逼朝鲜
虚费百亿万
竭尽中国膏
不闻蹶只箭
东虏近乘胜
虚声震京甸
我兵折大将
腹背两受战
明・袁宏道《送刘都谏左迁辽东苑马寺簿》【倭奴】古代日本的别称。【竭尽】用尽。【膏】膏血,指钱财。【蹶(jue)】挫败。【东虏】指日本。【虚声】大造声势。【京甸( dian) 】指京城。甸古时称京城郊外为甸。【折】损失。【腹背】指前后。
 
请缨无计悲华发
徒作词人奈尔何
明・陈子龙《戊寅除夕》
【请缨】请命。缨,绳子。《汉书终军传》载,汉朝南越王造反,终军请求皇帝给自已一条长绳,把南越王据到长安来。【华发】白发。意谓报国无门而使人早生白发。【徒】空,白白地。【奈尔何】你有什么办法。尔,你,指白发。
 
书生空有忧时泪
洒向东风到夕曛
清・王顼龄《读史有感》
【夕曛(xun)】落日的馀眸。
 
孤忠遗恨千秋在
大树悲风日夜鸣
清・丘迥《岳忠武王墓》
【孤忠】指岳飞忠心报国。【千秋】形容世代极其久远。
 
满朝白面三迁议
一角黄旗万岁声
金币无多民已困
燕云不取祸终生
清・袁枚《澶渊》
此诗写于澶渊(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咏议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事。【白面】自面书生,指朝廷官员。【三迁议】多次议论迁都。【“一角”句】指宋真宗亲临前线事。【黄旗】指皇帝的大旗。【金币无多】宋真宗临澶州后,辽请求议和,宋、辽于澶州定盟,宋每年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燕云”句】意请宋朝不能收复北方失地,以致最终招来亡国之祸。燕云、即燕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一带。五代时石敬塘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此处代指宋朝后来被辽、金侵占的北方土地。
 
吹箫来唱招魂曲
拂藓先看堕泪碑
清·舒位《梅花岭吊史阁部》
【吹箫】挽歌常用箫管伴奏。【藓】苔藓。【堕泪碑】指史可法的墓碑。晋代羊祜为荆州都督,驻扎在裹阳,有善政,深得民心。死后,他的部下在岘山上给他建碑立庙,年年祭祀,人们见碑无不落泪。
 
九州生气恃风雪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九州】指中国。【恃(shi)】凭借。【万马齐喑(yin)】指死气沉沉。喑,哑。【抖擞】振作精神。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春愁》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4-17),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越年此日,丘逢甲作此诗。【遣】排遣。【往事】指前一年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之事。【消(shan) 】泪落的样子。【四百万人】指台湾人。据当时统计,台湾人口约四百万。
 
寸寸山河寸寸金
侉离分裂力谁任
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侉(kua)离】分割。此指祖国山河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力谁任】意谓谁能有力量担当保卫的责任。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清・谭嗣同《题江建霞东邻巧笑图诗》
【四万万人】指全中国人,当时中国有四亿人口。【天涯】天下。【神州】指中国。
 
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拎爱国千行泪
说到胡尘意不平
清・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胸中十万兵】陆游《弋阳道中遇大雪》中有“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的诗句。【胡尘】指金人入侵。诗末作者自注:“放翁集中胡尘等字凡数十见,盖南渡之音也。”
 
万里乘风去复来
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
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
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
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万里乘风】指东渡日本。【去复来】秋瑾于1904年赴日留学,冬季返国,次年再度赴日。【挟(xie)】]怀。【(春雷】喻救国的壮志。【忍】岂忍,不忍。【图画移颜色】地图改变颜色,指领土被列强侵占。【肯】岂肯、不肯。【付】交付,变成。【劫灰】被兵火破坏后的残迹。【救时】挽救时局。【乾坤】指天地。


(责任编辑:岳素华 整理)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