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谁不想文采飞扬,著文,谁不想引经据典。但积累永远不够,运用往往不足。除了扎实地积累,世上有没有捷径? 倜傥指挥天下事,才华驱使古今书,李瑞环先生策划出版了《古典诗词百科描写辞典》,该书可以快速提升使用者说话、著文的语言魅力,集文学修为的积累与速成于一身。这部书计2部、14门、350类,将悲欢情趣、吊古评今、风土民情、山川景物、花鸟鱼虫等等佳联名句,归纳整理,分门别类,萃聚一堂。 该书做过增订,均只有纸质版和PDF版,使用起来不尽方便,也不能更好地发挥李瑞环先生策划此书以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初衷。因此,我有一个愿望,将该书变为电子版。 该书近200万字,将图像转化为文字,需要逐一校对,其工作量远超个人短期的整理能力,所以,计划用一至两年的时间,把这部书从纸质版和PDF版本转化为电子版。崇积始微尘,九仞亏一篑,对我来讲,工作量和坚持,都是考验。这部书在整理过程中,也会在网络陆续发布,供有意者参阅检索。 相比而言,电子版的《古典诗词百科描写辞典》(增订版)显著改善了用户体验,可任意检索,有效提高了检索速度与效率。随意翻阅,可实时体验传统诗词文化带来的优美意境;关键词搜索,查有目标,心有指向,一索即得。 该电子版,忠于原著,只是参考其它资料,调整了个别明显不准确的字词、读音。虽然经过了持续的艰苦努力,但策划权仍属李瑞环先生,在此谨向李瑞环先生致意!谨以此版献给所有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们!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 愁生故国 气吞骄虏 宋・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故国】指中原沦陷地区。【骄虏】指骄横的金统治者。 弓刀陌上 净蛮烟瘴雨 朔云边雪 幕府横驱三万里 一把平安遥接 宋·张孝祥《[念奴娇]张仲钦提刑行边》 【弓刀陌(mo) 】指战场。弓刀,武器。陌,路。【幕府】将帅在外的营帐,代指将帅所率领的军队。【一】全。 我欲乘风去 击楫誓中流 宋·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词题一作《和庞佑父》。【乗风去】《南史·宗悫传》记宗悫少时有“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愿望。【击楫】《晋书·祖逖传》载,东晋时祖逖统率大军北伐中原时,渡江至中流,敲打着船浆发誓,不能清中原不罢休。 壮岁从戎 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 狼烽夜举 朱颜青鬓 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 自来多误 宋・陆游[谢池春] 【从戎】参军。【狼烽】古代边境上点燃狼粪用以报告敌情。【朱颜青鬂』指年轻人。【拥】持。【雕戈】刻有花纹之武器。【西戍】在西方戍守边关。【儒冠】指读书人。 不念英雄江左老 用之可以尊中国 宋·辛弃疾[满江红] 【江左】即江南。【老】老死。【之】指抗金英雄。【尊中国】使中国尊。使中国威望提高。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 神州毕竟 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 干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 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 道男儿 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 补天裂 宋・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渠侬】他,指南宋统治者。【神州】中国。【离合】分裂。【汗血】古代大宛国所产的骏马,能日行千里。【千里】《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为求千里马,出五百金买了一副千里马尸骨,表示求千星马心切。消息传出,一年内得到三匹千里马。这里反用其意,意谓收买千星马骨是骗人的行为,南宋统治者并不真重视人才。【目断】望断,望尽。【怜』爱。【君』指友人陈亮。【中宵舞】《晋书・祖逖传》载,东晋祖邀与刘琨为了收复中原半夜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习武。【补天裂】古代神话有女娲补天的故事,喻收复失地,统一国家。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深寄》 【八百里炙(zi)』指烤牛肉。炙,烧烤的肉。【麾】军旗。【五十弦】瑟有五十弦,这里泛指乐器。【翻】弹奏。【点兵】阅兵。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 汉箭朝飞金仆姑 宋·辛弃疾《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锦襜(chan)】漂亮的军服。【燕兵】金兵。【娖(chuo)】整理。【银胡觮(lu)】银色或镀银的箭袋。【金仆姑】箭名。 举头西北浮云 倚天万里须长剑 宋・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西北浮云】当时南宋偏安江南,作者以浮云遮蔽的西北比喻被敌人占领的中原。【倚天】战国楚宋玉《大言赋》有“长剑耿耿倚天外”之句,喻杰出的军事才能。 神奇处 君试看 奠淮右 阻江南 遣六丁雷电 别守东关 却笑英雄无好手 一篱春水走曹瞒 宋·姜夔[满江红] 【奠】平定。【阻江南】保卫长江以南的地区。【六丁】道教神名,能行雷电、驱鬼神。【曹瞒】曹操,小字阿瞒,此处指代金兵。 四望际天空阔 一叶凌涛掀舞 壮志未消磨 …… 我常欲 利剑戟 斩蛟鼍 胡尘未扫 指挥壮士挽天河 宋・李处全《[水调歌头]冒大风渡沙子》 【一叶】指小船。【凌】越过。【蛟鼍(tuo)】蛟龙和鼍龙,此处喻金兵。【胡尘』喻金兵。 南风五月江波 使君莫袖平戎手 燕然未勒 渡泸声在 宸衷怀旧 宋·韩元吉《[水龙吟]寿辛侍郎》 【使君】汉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处指辛弃疾。【袖』藏物于袖中。【平戎】平定敌人。【燕(yan)然未勒】后汉窦宪大破北单于后刻石铭功于燕然山。燕然,山名,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渡泸】指诸葛亮于蜀后主建兴元年率军南渡泸水征讨南中诸郡叛乱的事。【宸(chen)衷】帝王的心意。 休学楚囚垂泪 须把祖鞭先著 一鼓版图收 宋·赵善括《[水调歌头]渡江》 【楚囚】借指处境窘迫的人。《世说新语·言语》载,东晋初年,由北方南渡的官员们常聚在一起因感伤北方国土沦丧而流泪。王导说,应尽力恢复神州,怎能如“楚囚”一样相对流泪?【祖鞭】《晋书·刘琨传》载,东晋刘琨志在收复北方失地,听说祖逖先于自己被任用,他说,我日夜准备,常恐祖逖比我先“著鞭”(执马鞭,即挥马上前线)。【一鼓】即一鼓作气。【版图】国土,此指北宋丧失的北方领土。 当官避事平生耻 视死如归社稷心 金·元好问《四哀诗·李钦叔》 【社稷心】指报国之心。 富贵倘来君莫问 丹心报国是男儿 明·于谦《题苏武忠节图》 一寸丹心图报国 两行清泪为思亲 明·于谦《立春目感怀》 健儿马上吹胡笳 旌旗五色如云霞 紫髯将军挂金印 意气平吞瓦刺家 明·于谦《出塞》 【胡笳】古代少数民族乐器。【紫髯将军】指孙权,他生有紫髯、善骑射,有胆有识。【瓦刺】指蒙古部族,明英宗时曾屡次南犯。 奔走耻随燕道路 死生惟着宋冠裳 天南星斗空沦落 水底鱼龙欲奋扬 明·李东阳《崖山大忠祠》 【燕】北方、指元朝政权。 征妇语征夫 有身当殉国 君为塞下土 妾作山头石 明·刘绩《征妇词》 【征妇】出征人的妻子。【征夫】出征的人。【塞下土】指战死葬在边塞。【妾】古代女子自谦之称。【山头石】即望夫石。古代民间传说,妇人在山上遥望其夫而化为立石。 人生富贵岂有极 男儿要在能死国 明·李梦阳《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 【岂】难道。【极】尽。【死国】死于国事。 白草自长骠骑垒 黄云空压李陵碑 书生无计当戎右 一剑真思报主知 明·尹耕《春怀》 【骠(piao)骑垒】边塞荒冢。骠骑、汉代将军名 号。【李陵碑】边塞荒野。李陵为汉代将领,与匈奴作战,受伤被俘后投降。【当】担当。【戎右】古官名,泛指军中职务。【主】君王。 书生自抱终军愤 国士谁讥魏绛功 北望苍然天一色 汉家高碣倚寒空 明·王世贞《书庚戍秋事》 【终军】汉武帝时人,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鞭,必羁南越王致之阙下”。【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代表晋国与诸戎合盟,使晋无边患。【苍然】青蓝色。【汉家』汉朝,代指明朝。【碣(jie)】界碑。 会当报国耻 岂必怀封侯 明·陈子龙《出自蓟北门行》 【会当】定当。【国耻】明朝灭亡之耻。【封侯】升官受赏。 生平耻国难 少小慕从军 明・陈子龙《杂诗》 国亡家破欲何之 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 乾坤半壁岳家祠 明・张煌言《甲辰八月辞故里》 【何之】何往。【西子湖】杭州西湖。【我师】我的老师,即下文所指岳飞、于谦。【于氏墓】于谦的坟墓。【岳家祠】指西湖的岳王庙。 缟素酬家国 戈船决死生 明·夏完淳《即事》 【缟(gao)素】白色生绢,指丧服。【酬】报效。【戈船】战船。 祖生多意气 击楫正中流 清・顾炎武《京口即事》 【祖生】祖逖,东晋人,他曾率军北代,船行至中流,击打着船桨发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他自己招募军队收复黄河以北土地归晋。【意气】意志气概。【楫】船桨。 我愿平东海 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 我心无绝时 清・顾炎武《精卫》 《山海经》记,炎帝的小女,游于东海而溺死,死后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的木石,志在填平东海。此诗写此神话,并借“精卫填海”的神话抒发了自己竭尽全力恢复故国的決心。【绝】断绝,停止。 四年绝域度新正 此夕空将两目瞠 天下兴亡凭揲策 一身进退类悬旌 清·归庄《己丑元日) 【绝域】极边远的地区。【新正( zheng) 】农历元旦。【此夕】此时。【揲(she)策】抽耆草算吉凶。【进退】犹出仕与退休。 生当为冠军 死当为国殇 清·沈用济《燕山》 【冠军】列于诸军首位。【国殇( shang) 】为国捐躯的人 楼兰犹未斩 那敢顾身家 清·高述明《塞外》 【楼兰】汉代西域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城国,这里借指入侵的外敌。 辞家壮志凭孤剑 报国先声震两河 清·彭定求《汤阴谒岳忠武故里庙像》 【两河】宋代称河北、河东为两河。 虎门将军壮缪裔 报国丹心指天誓 清・赵函《十哀诗・哀虎门》 【虎门将军】指在虎门抵抗帝国主义列强而牺牲的清軍将领关于培。虎门,在广东珠江入海口。【壮缪】关羽死后谥“壮缪候”。【裔】后代。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苟】如果。【避趋】逃避、追逐。 风鹤惊犹传粤海 水犀军复合天津 宝刀不饮楼兰血 多少英雄愿未伸 清·张鸿基《有感》 【风鹤惊】白鹤性警,闻露降而徒。【水犀】一种犀牛,水生,皮可制铠甲。【楼兰】汉代西域域国名,这里指外国侵略者。 三元里前声若雷 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 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 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 犁锄在手皆兵器 乡分远近旗斑烂 什队百队沿溪山 众夷相视忽变色 黑旗死仗难生还 清・张维屏《三元里歌》 【三元里】地名,今属广州市。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元里人民发动抗英斗争,重创入侵英军。是近代中国人民武装反抗外国優略的第一声。【田庐】田地和房舍。【作气】振奋精神。【什】十。【众夷】指英国侵略军。【黑旗死仗】意谓义军打着黑旗,英勇杀敌,同侵略者决一死战。【难生还】谓侵略者见了心惊胆战,自知难以活命。 嵊县乡民有何长 终年力田艺稻梁 入水捕鱼以为常 侧闻夷人纷劫攘 胸怀义愤志激昂 恨不剚刃屠其肠 一期拏舟在内洋 瞥见海舶高帆檣 乘勢突入夷人舱 举手夺得刀与枪 夷人多半被杀伤 仅有一二得远飏 拆毁船板如排墙 抛弃毒土无遗殃 清·顾翰《俞家庄歌》 【嵊 ( sheng)县】属浙江省。【力田】努力耕田。【艺】种植。【夷人】过去对外国人或少民族的蔑称,这里指外国侵路者。【剚(zi)刃】用刀刺杀。剚,插入,刺入。【期】至,及。【拏(na)】拘捕。【内洋】内海。【海舶】海船。【远飏】跑远。飏,通“扬”。【毒土】鸦片。【遗殃】遗留的祸害。 飓风昼卷阴运昏 巨舶如山驱火轮 番儿船头擂大鼓 碧眼鬼奴出杀人 粤关守吏走相告 防海夜遣关将军 将军料敌有胆略 楼橹万艘屯虎门 清・朱琦《关忠节公挽歌》 【飓风】海上的巨大风暴。喻指西洋兵舰来势凶猛。【巨舶】大船。【番儿、碧眼鬼奴】指英国侵略者。【粤关】广东的海防要害。【关将军】清军提督关天培。【料敌】估量敌情。【楼橹】指建有望楼的战船。【屯】驻守。【虎门】地名,在广东省东莞县,为珠江主要出海口之一。 留此残躯誓报国 枕戈他日厉同仇 毅魄有灵当杀贼 清·杨素书《残兵行》 【枕戈】犹枕戈待旦,意谓随时准备战斗。【厉】通“励”,勉励,鼓励。【毅魄】坚强的魂魄。 泱泱哉我中华 最大洲中最大国 廿二行省为一家 物产腴沃甲大地 天府雄国言非夸 清·梁启超《爱国歌》 【泱泱(yang)】宏大。【廿(nian)二行省】当时全国分二十二个行省。行省,地方行政区划名。 【腴(yu)沃】物产丰美,土地肥沃。【甲】居首位。【天府】肥沃、险要、物产丰富的地区。 班超投军气如山 万里封侯出玉关 今岂无人探虎穴 宝刀难染血痕殷 清·黄遵宪《过安南西贡有感》 【班超】汉代人,他认为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于是投军。汉明帝时率三十六人出使西域,使西域五十余城国获得安宁。封定远侯。【玉关】玉门关。【探虎穴】班超到鄯善后,对下属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殷(yan)】红。 战台祠庙岿然存 双阙嵯峨耸虎门 谁似伏波饶将略 犹闻蹈海报君恩 清·黄遵宪《羊城感赋》 【战台】虎门的炮台。【祠庙】指关天培的祠庙,关天培守虎门为国捐躯后,在他遇害的地方建立祠庙。【双阙】指虎门外所列十台中,最外的大角、砂角二台。【嵯(cuo)峨】高峻的样子。【伏波】汉代马援为伏波将军。这虽借指关天培。【饶】多。【蹈海】跳入大海。战国时鲁仲连宁可蹈海而死,也不尊秦为帝。 弟兄同御侮 莫更祸萧墙 清·黄遵宪《马关纪事》 【御侮】抵御外侮。【祸萧墙】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倾轧造成的祸乱。萧墙,照壁。 尧天到此日方中 万国强由法变通 惊喜天颜微一笑 百年前亦与华同 清・黄遵宪《己亥杂诗》 【尧天】指中国。【法変通】即変法。【“惊喜"二句】作者曾受清皇帝召见,问他西方政治为什么比中国强?他回答:西方的强大,部是由于変法。我在伦敦,听人们说,他们百年以前还不如中国。清皇帝最初很惊讶,又含笑点头。天颜,指皇帝的容颜。 堂堂堂堂好男子 最好沙场死 艾灸眉头瓜喷鼻 谁实能逃死 死只一回毋浪死 清·黄遵宪《军中歌》 【堂堂】仪容庄严大方。【沙场」战场。【“艾灸(jiu)”句】中医的两种治病方法,用艾叶制成艾炷或艾卷,烧灼额头(印堂穴),可以医治狂悖;把瓜蒂放在鼻子上,吸之以通气,可以治疗黄热病。【毋】勿,不要。【浪』随便。 群公休守偏安局 推背犹存一统图 清·丘逢甲《用前韵赋答人境庐主见和之作》 【公】对人的尊称。【偏安】指国家只能控制一部分国土的局面。【推背】即推背图,相传为唐代李淳风与袁天纲所作,共六十图,预言历代的变革。 (责任编辑:岳素华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