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26日报道 英媒称,在日产和三菱于2010年将电动汽车推向大众市场时,日本制造商满怀热情地押注于电池需求激增。但电动汽车革命未能变为现实,它们的很大一部分投资遭遇了失败。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24日报道,近十年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政府正大力推广电动汽车,试图让消费者放弃内燃机汽车。
为占领电动汽车市场,大众和特斯拉等全球汽车制造商正试图锁定增加锂离子电池生产所需原材料的供应,锂离子电池将推动这场电动汽车革命。
报道称,中国的电动汽车供应预计将是全球锂需求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高盛预计,到2030年,中国供应的电动汽车将占全球的60%,高于2016年的45%。
然而,伦敦基准矿业情报公司创始人西蒙·穆尔斯说,所有汽车制造商都面临的问题是,它们在锂供应方面都没有“合适的长期合约”。
伍德-麦肯兹公司的分析师米兰·塔科尔还说:“我认为很多汽车制造商现在几乎陷于恐慌,因为它们想要确保自己不会因为生产电池的必需材料而错过机会。”
这些担忧在曾是充电电池技术领域公认领袖的日本尤为明显。
据报道,虽然日本松下仍是世界第一大汽车电池供应商,但现在全球五大锂电池供应商中有两家在中国,它们是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矢野经济研究所称,在政府的积极政策和电动汽车补贴的支持下,中国制造商也控制着锂离子电池所用四种关键组件的50%到77%的市场,分别是阴极材料、阳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和隔膜。
报道称,日本汽车制造商的资金实力不如中国竞争对手,它们一直以来依赖与本国贸易公司、电池制造商和材料供应商的协作来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但随着全球竞争加剧,它们不再能仅靠国内材料制造商就解决这个问题。
名古屋大学客座教授、曾在电池供应商三星SDI担任高管的佐藤登说:“它们(日本材料制造商)的客户将遍及全球。”
他说:“虽然日本公司可能会说它们能够凭借技术参加竞争,但对于未来的电池竞争来说,关键因素将是投资能力。”
报道认为,这促使一些日本企业试图放弃此前依赖国产电池的模式。日本电池质量据信高于中国产品。